反激变换器一般单端反激变换器。单端是指用单个开关管,控制输出变压器一次绕组的通断内和脉宽。反激是指容变压器的输出不是在一次绕组的通电期间,而是在通电期间积存磁能,在一次绕组的断电期间,利用磁通量衰减时,二次绕组的感应电势,经二极管整流输出,把通电期间积存磁能转化为输出能量。问题补充:那正激变换器呢?区别?其实前面已经说出来了:正激变换器:是在一次绕组的通电期间输出能量。
总结了一下,连续模式反激变换器相对于非连续模式(断续及临界模式)变换器的缺点大致有三点。
1.连续电流模式下副边二极管正在输出电流时,新的一个开关周期就开始了。由于原边开关管导通时副边二极管被迫关断,这种情况下输出二极管的开关损耗会明显增加。这对输出二极管的反向恢复特性要求也更高了。鉴于这个原因,只有输出电压较低时(3.3V、5V),开关损耗比重较小,将选用连续电流模式。而输出电压较高时(48V以上),开关损耗比重较大,则通常采用非连续电流模式。另外由于输出二极管的被迫关断,同时也增加了原边开关管的开关损耗,只是不像输出二极管那么明显。
2.连续电流模式传递函数为二阶系统。相对于非连续模式的一阶系统,二阶系统的环路补偿更复杂和困难。通常的做法是大幅降低系统的响应速度换取系统的稳定。这是它的第二个缺点。
3.假设输入电压不变,输出电压和功率不变,开关频率不变,那么若要使变换器由非连续模式进入连续模式,唯一的办法就是增加变压器电感量。进一步说,假设选用的磁芯和骨架不变,要想增加电感量同时又不能增加变压器的最大工作磁密,唯一的办法就是同时增加匝数和气隙。由于匝数增加了,只能削减线径才能绕下,这两个变量同时导致铜损的增加。而气隙的增加如果控制不好又会影响铁损及EMC特性。
简单的说,第三个缺点就是连续电流模式的变压器可能会更肥,铜损增加,加工难度提高,成本上升。限于本人水平有限,不能讲的很全面和具体,希望能给你一点启发。